自“交所合一”改革落地以来,关口中队以“交通培训固根基、现场纠违正秩序、专项整治破难题、街道共治筑长效”为核心路径,破解了关口镇交通管理“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的困境。一系列治理举措不仅让关口镇道路通行环境显著改善,更以“接地气、解民忧”的实效,收获了群众、商户、村委的一致好评,成为基层治理的民心工程。
一、精准培训“入人心”,安全意识成共识
“以前总觉得骑电动车不戴头盔没事,听完课才知道,这头盔就是‘保命符’!”在关口镇张岭村的交通安全“流动课堂”上,村民王大爷的感慨道出了培训的实效。针对农村群众安全知识薄弱的问题,“交所合一”警力联合村委,用方言讲解三轮车违法载人、农用车混装等典型事故案例,通过“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安全知识直抵人心。
面向学生群体,民警走进关口镇中心学校,开展“交通安全进校园”活动,通过情景模拟、互动游戏等形式,教会孩子识别交通危险;针对货运司机类重点人群,组织实操培训,现场演示山区弯道会车、雨天避险技巧。如今,街道上,骑乘摩托车、电动车戴头盔的村民多了,村口主动避让行人的车辆多了,“安全第一”的理念逐渐融入群众日常出行。正如派铺沟村书记所说:“以前劝村民守交规,大家不当回事;现在民警讲得实在,大家都主动学、自觉做,这培训真是讲到了我们心坎里!”
二、现场纠违“有温度”,柔性执法赢认可
“同志,我这农用车就拉了两袋化肥,不是故意违法的……”面对村民老李的辩解,执勤民警没有简单处罚,而是耐心讲解农用车载人载货的风险,还帮他联系了合规车辆转运货物。这种“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柔性执法,成为关口中队现场纠违的常态。
依托“交所合一”警力下沉优势,民警在街道T型路口、学校周边设立执勤点,高峰时段疏导交通,平峰时段巡查巡线。对轻微违法行为,通过“现身说法”引导当事人认识错误;对严重违法者,依法处罚的同时,通报村委纳入信用管理。更贴心的是,看到老人过马路行动迟缓,主动上前搀扶引导。“以前觉得交警执法‘冷冰冰’,现在才知道,他们是真心为我们安全着想!”经常在街道卖豆腐的张大哥说,如今街道上再也没有拥堵乱象,做生意都更顺心了。
三、专项整治“解民忧”,畅通道路暖民心
“马路市场占路经营,开车路过得小心翼翼,现在终于清爽了!”提及专项整治的变化,关口商户刘师傅赞不绝口。此前,街道上“占道为市”问题突出,人车混行隐患极大。“交所合一”警力联合政府、村干部,一边劝导摊贩撤离,一边在周边规划临时交易区和停车场,实现“还路于民”。
针对节假日车流高峰,民警提前制定疏导方案,增派警力引导车辆有序停放;针对报废车上路、非法改装等隐患,开展拉网式排查,逐一销号清零。如今,“僵 尸车”不见了,酒驾醉驾违法行为大幅减少。村民们说:“以前最怕下雨天走山路,现在路好走了,心里也踏实了,这整治真是办到了我们急需处!”
四、街道共治“聚合力”,共建共享获点赞
“以前交通治理是民警‘单打独斗’,现在我们都是‘参与者’!”网格员“交通劝导队”队员老赵自豪地说。依托“交所合一”联动机制,当地组建了由党员、志愿者、商户组成的劝导队,在村口、路口开展文明劝导。
如今,村民主动清理路边杂物,商户自觉规范门前停车,孩子们争当“交通安全小卫士”。有商户感慨:“街道通畅了,来买东西的人多了,生意也好了!这共治不是‘给政府帮忙’,是我们自己的事!”村支书也表示,交通治理纳入村级考核后,村委更有干劲,干群关系更融洽,真正实现了“大家的事大家管”。
从“乱”到“治”,从“被动管”到“主动守”,“交所合一”下的关口中队交通综合治理,用实打实的变化赢得了群众的口碑。如今,走在山区街道上,畅通的道路、文明的出行、和谐的氛围,正是“民心工程”最好的注脚。这不仅是交通治理的成功实践,更是基层治理“以人为本”的生动体现。(来源:旬阳市公安局交管大队关口中队 通讯员:陶学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