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西法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全文

今日瞭望:西康高铁对安康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旬阳的得失分析

来源:文学   时间:2025-08-27   

今日瞭望www.jrlw.net

西康高铁作为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八纵八横” 高铁通道中包(银)海通道、京昆通道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建设备受瞩目。这条新建正线全长 171 公里,设计时速达 350 公里的高铁,从西安枢纽西安东站引出,穿越秦岭山脉抵达陕南安康市,沿途设有西安东、太河、柞水西、镇安西、桐木、安康西 6 个车站。它的建成,对安康的经济发展意义非凡,同时也给旬阳带来了诸多影响。

  一、西康高铁对安康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

(一)推动旅游业蓬勃发展

  安康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如瀛湖、南宫山等。西康高铁通车后,西安至安康的铁路运行时间将从目前的 3 小时左右大幅缩至 1 小时内。这极大地缩短了游客前往安康旅游的时间成本,使安康旅游市场对西安乃至全国游客的吸引力显著增强。以柞水为例,西康高铁设站柞水西,毗邻牛背梁景区,预计将带动沿线旅游收入年均增长超 20%。安康也将借助高铁的 “快旅慢游” 模式,吸引更多游客,推动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带动餐饮、住宿、购物等相关服务业的繁荣。

  (二)促进特色农产品销售

   安康的特色农产品众多,像富硒茶、魔芋、拐枣等。以往受交通限制,农产品运输时间长、成本高,销售范围受限。西康高铁开通后,物流效率大幅提升,这些特色农产品能够更快速、便捷地运往全国各地。例如,旬阳市白杨坪隧道附近的村庄已规划建设冷链物流中心,直接对接高铁货运专线,缩短了供应链周期。预计西康高铁将带动沿线农产品销售额增长 30% 以上,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三)吸引投资与产业升级

  西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科技、人才、资金等资源丰富。西康高铁通车后,安康与西安的时空距离缩短,将促进西安的资源向安康流动。安康可以承接西安的产业转移,利用自身的生态优势和劳动力优势,发展绿色产业、制造业等。同时,便捷的交通也能吸引更多外部企业到安康投资兴业,推动安康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拉动经济增长,预计可拉动沿线 GDP 增长 2 个百分点。

(四)释放既有铁路货运能力

  西康高铁建成后,既有西康铁路的客运压力将得到缓解,货运能力将释放 40%,每年可多运输煤炭、矿产等物资超 500 万吨。这将为安康的工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物资保障,降低企业运输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工业经济的发展。

二、旬阳在西康高铁建设中的得失

  (一)旬阳之得

  物流发展机遇:旬阳可借助西康高铁带来的物流优势,如白杨坪隧道附近规划建设的冷链物流中心,能促进本地特色农产品,如旬阳拐枣等的外销,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吸引物流企业入驻,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旅游潜在增长:虽然西康高铁桐木站到旬阳城区有一定距离,但旬阳拥有中华唯一天然太极城、小汉口蜀河等特色旅游资源。随着高铁带来的游客总量增加,部分游客可能会因旬阳独特的旅游景观而选择前往游览,从而带动旬阳旅游业发展,促进旅游收入增长。

(二)旬阳之失

  交通便利性不足:西康高铁未在旬阳城区设站,桐木站到旬阳城区需 40 分钟左右车程,对于旬阳城区居民出行而言,未能充分享受到高铁带来的便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出行的体验和效率。

  发展资源竞争压力:相比设站地区,旬阳在吸引因高铁带来的投资、人才等资源方面面临更大竞争压力。由于交通便利性相对较差,企业在选择投资地和人才在选择就业地时,旬阳可能会因高铁站点布局的因素而处于劣势,不利于旬阳快速融入高铁经济发展的大格局。


  三、面对交通劣势旬阳应采取的措施

  面对交通劣势,旬阳应主动作为,发挥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通过补短板、强弱项,化解不利影响。首先,加强交通衔接,加大与桐木站的快速通道建设,提高交通效率。尽快落实“桐旬高速”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缩短旬阳城区与高铁站的时空距离。其次,公路客运专线或增设公交线路,缩短城区与高铁站的时空距离,提升居民出行便利度。第三,强化“太极旬阳”品牌效应,深化富硒产业与旅游融合发展,提升城市吸引力和影响力。第四,优化营商环境,完善配套服务,吸引企业投资兴业。最后,强化政策引导,推动资源要素向旬阳聚集,打造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产业体系,增强区域发展能力。

移动端

手机访问

0

高效  精准  服务

专业法律问题咨询

在线咨询

本地律师,一对一在线咨询

最新资讯

学知识

咨询律师

在线免费咨询律师

推荐律师

推荐全国专业律师

登录 注册
关于我们     vip注册指南     注册协议    

西部普法网

西部普法网

服务热线

17309156966

欢迎光临西法网

微信号

移动端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陕西睿诚法务 陕ICP备2023000076号   公网安备6101900200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