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 亮红军路 闪耀职业梦 —— 西安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暑期实践纪实

2025-07-31 | 来源:文学 作者:
 

为深入了解电力行业发展现状,感受能源企业在新时代的责任与担当,7月15日,西安邮电大学' 亮红军路,闪耀职业梦”暑期社会实践队在辅导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大唐旬阳水力发电厂开展实践研学活动。通过实地参观、座谈交流等形式,近距离接触电力生产一线,拓宽行业视野,深化专业认知。

001.jpg

初识大唐:走进能源央企的责任担当

为保障参观活动顺利开展,双方提前进行了有效沟通,明确了参观流程、安全规范及注意事项。实践队抵达后,首先完成入场登记。随后,公司安全专员对同学们进行了安全培训,强调进入生产区域必须遵守安全要求,确保参观过程安全有序。

走进厂展厅,一面以 “绿色发展、高效协同、数字智慧、红色领航” 为主题的文化墙,迅速吸引同学们目光。讲解员结合墙面上汉江流域电示意图,详细阐释电厂与汉江生态、能源生产的基本概念。这是建在陕西汉江干流梯级水站的第五级电站发电防汛为主,库区广大的水域形成美丽的安康湖,又属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旅游名片

002.jpg

深入一线:见证电力生产的科技赋能

在电厂工作人员引领下,开启了坝内厂房参观学习环节深入电力生产核心阵地,解锁电能生成的“密码。实践队成员佩戴安全帽,沿电厂通道下行巨大的水轮机成为视觉焦点。工作人员指向设备介绍:“借助汉江水流势能,通过水轮机和发电将水转化为电能” 同学们围拢观察,水轮机转轮、蜗壳等结构清晰可见,“水流冲击转轮转动,带动发电机发电,这就是‘水—机—电’能量转换的关键一步!” 瞬间,让抽象的课本知识变得具象化了。

厂房侧面,整齐陈列着各类电力监测、控制仪器。工作人员带领实践队走近这些“科技眼睛”,介绍道:“这些仪器是电厂的‘神经末梢’,实时捕捉设备运行状态,守护电力生产安全。” 仪器屏幕的闪烁数据、指示灯的规律跳动,仿佛在诉说电能生产的“健康密码”,进一步勾起同学们的探索欲。

来到中控室,我们再次被眼前场景震撼:整面墙的大屏上,实时跳动着电厂各环节的运行数据,从水轮机转速、发电机负荷,到输变电设备状态、电能外送参数,一目了然;操作台整齐排列着笔记本电脑,工作人员专注监视屏幕,不时敲击键盘,偶尔低声交流沟通安静神圣,高效严谨。“这里是电厂的‘最强大脑’,统筹指挥电力生产全流程!” 同学们不由得挺直腰板,精神大振

参观过程中,同学们不时向技术人员提问,从发电机组的工作原理到电力传输的损耗控制,从设备的日常维护到突发故障的应急处理,技术人员都耐心一一解答。通过近距离观察和深入交流,同学们对电力生产的全流程有了清晰的认识,也深刻体会到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在电力行业的重要性。

003.jpg

座谈交流:探寻行业发展人才需求

参观结束后,实践队与该厂开展了座谈交流。了解了该厂的人才培养体系,包括新员工入职培训、专业技能提升计划、职业发展通道等。电力行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在于专业知识的扎实,更注重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责任担当。

大家一起观看了旬阳电站工程建设专题。从电站选址奠基的艰辛,到水轮机、发电机安装调试的攻坚,再到并网发电点亮万家灯火的辉煌,完整呈现了电站从“蓝图”到“标杆”的蜕变化蝶。汉江碧波与银色送出线路的交相辉映,诉说着能源建设者的赤诚坚守;“水光互补、绿色发电、智慧运维”的实践,展现着电站响应“双碳”目标的担当。

同学们结合自身专业和参观感受,积极提问互动交流非常有幸邀请到了该厂厂长亲临宣讲,也感恩学长放弃夜班休息为我们分享经验,答疑解惑。校园知识与职场需求的衔接,就这样持续“解密”。

在校时学习的《电力系统自动化》《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等课程看似抽象,实则是理解设备原理的“钥匙”,比如PLC控制逻辑、通信协议等知识,在调试自动化系统、掌握设备数据传输时能直接派上用场。电力行业“安全第一”,从学生到电力人的转变,核心是责任意识的升级,要对工作常怀敬畏心。

现在电力行业智能化转型加速,无人机巡检、智能调度系统都离不开编程能力,掌握PLC等基本工具,未来会更有竞争力。该厂厂长鼓励大家多参与校园科创社团、电子竞赛,“哪怕只是组装一个简单的电路模型,都是在培养动手能力,而这种能力是职场最看重的。”

带队老师在总结时表示,此次座谈让同学们搭建了从校园到企业的沟通桥梁,不仅了解了行业前沿动态,更明确了自身的努力方向。“希望同学们能将此次实践的所见所闻转化为学习动力,在专业学习中更有针对性,未来能成为符合行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电”亮红军路,闪耀职业梦走出校园,深入电力生产一线,将理论知识与行业实践相结合,拓宽了视野,更深化了对专业价值和行业责任的理解。这是是一次“从课本到现场” 的跨越,更是一次“从认知到行动”的启发,为我们未来的学习和职业选择将产生深远影响

(来源:西安邮电大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