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西法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以案说法 > 全文

在青山绿水间,诠释检察担当

来源:以案说法   时间:2023-09-28   

在青山绿水间,诠释检察担当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近年来,陕西检察机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有进步、有站位、有品牌“三有”争创为抓手,深化跨行政区划检察改革,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检察专门化建设,持续推动检察监督融入国家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陕西检察方案”。 

  围绕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做法及成效,西安、铜川市人民检察院,神木市、宁强县人民检察院在922日召开的全省生态环境检察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发言。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们都提到了哪些工作。 

  “一山八水古都蓝” 

  绘好古都山水画 

  “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描写了汉代长安上林苑的绮丽之美,此后就有了“八水绕长安”的说法。“八水绕长安”体现的是陕西西安良好的生态环境与美丽的自然景观。 

  西安市检察机关立足西安作为秦岭北麓核心部分所在地、黄河中游历史上的“八水绕长安”之地、具有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千年古都、汾渭平原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城市等地域特点,创建“一山八水古都蓝”生态环境检察品牌集群,以检察蓝“守秦岭祖脉、护长安八水、保古城文物、助古都天蓝”。 

  “我们积极争取党委支持,深化省检察院生态环境检察指挥中心平台应用,完成西安市人民检察院生态环境检察指挥中心系统建设,以‘数字检察’战略布局品牌建设,助力构建生态保障体系。围绕‘国之大者’一体统筹保护,积极构建具有西安特色的‘六位一体’生态环境检察监督体系。”在全省生态环境检察工作会议交流发言中,西安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韩柏超说道。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检察院党组生态环境检察专门化建设要求,深入推进专门化履职。西安市人民检察院成立生态环境检察办公室,区县检察院成立了“灞桥白鹿青绿”“诗画鄠邑·山水检察”等13个生态环境专业化办案团队,集中统一履行生态环境“四大检察”职能。整合全市生态环境检察人员力量建设人才库,实施生态环境检察“星光人才”计划,培养专门化骨干和领军人才。深化一体履职,先后办理省检察院指挥中心分流的案件30余件,上报线索10件,成功办理了扬尘污染等系列案。深化协同履职,加强与跨区划检察院在线索移送、调查协作、联合办案、基地共建等方面的协作,联合办理的督促整治周至县蚰蜒河黑臭水体案入选最高检典型案例。深化能动履职,开展乡村旅游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周边的生态环境保护、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等工作。 

  跨区划一体履职 

  织密生态环境保护网 

  铜川市地处渭北旱塬,系关中盆地和陕北高原的过渡地带,因矿而兴,随着煤炭枯竭走上了转型发展之路。近年来,铜川市检察机关紧紧围绕服务全市绿色转型发展和幸福美丽铜川建设工作大局,深入推进上下、内部、横向一体履职,当好生态环境检察卫士。 

  铜川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宋卓介绍:“去年,4个跨区划检察院设立,铜川市人民检察院全力落实跨区划检察院集中管辖与区划检察院地域管辖相辅相成、一体履职的法律监督工作机制,积极做好移送线索、调查取证、案件办理、系统治理等工作,率先与跨区划检察院协作办理跨区划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案件。” 

  20228月,在办理一起化工企业违法倾倒工业废水民事公益诉讼案中,检察人员发现违法行为人将渭南市蒲城县境内企业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运输倾倒至铜川市王益区3处污水井内,通过污水管网最终注入渭河,造成水污染。因该案违法行为人住所地、行为发生地及损害结果地分别位于渭南、铜川两市,属于跨区划公益诉讼案件线索,铜川市人民检察院及时将该线索报送省检察院,交由跨区划检察院办理。 

  跨区划检察院对上述案件线索立案后,需调取铜川市生态环境部门行政执法卷宗、税务部门环境保护税数据信息、王益区公安机关刑事侦查卷宗等证据材料,铜川市检察院、王益区检察院与相关部门积极沟通,并派员协助跨区划检察院赴九个部门调取证据材料,全面查明跨区划倾倒工业废水的相关案件事实。检察机关向相关部门提出检察建议,督促作出罚款决定、封闭排污隐患点、增设监控设备、追缴环境保护税。针对发现的跨市生态环境执法信息不畅通、生态环境保护税监管漏洞等问题,三次组织生态环境、税务、公安等部门召开联席会,推动建立环境执法信息共享、涉环保税征收协作机制,做好检察办案的“后半篇文章”。 

  助力荒漠化防治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神木市地处黄河“几字弯”核心区和毛乌素沙地边缘,是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是陕西省荒漠化防治的主战场之一。 

  近年来,受经济利益驱使,非法采砂、占用林地建设等案件多发,边治理边破坏问题突出,执法监管不到位,荒漠化防治形势严峻。神木市人民检察院通过培树特色品牌、组建专业化办案团队、开展专项活动等,把荒漠化防治作为“一把手”工程强力推进,发挥“头雁效应”,积极能动履职,以高质效检察监督助力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在督促治理西湾露天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一案中,采坑2906亩地表裸露,边坡被雨水侵蚀,生态破坏严重、修复难度大。该院组织与水利、生态环境等部门就工程固沙、补种林木等“绿色矿山”修复治理方案进行磋商,持续跟进监督,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保护,4次赴现场调查核实整改效果,督促企业恢复2906亩矿区植被,种植松树、柏树等乔灌木170多万株,建设林果生态体验园、有机牧业科技示范园,西湾煤矿治理后入选2022年国家级绿色矿山名录。 

  “案件办结后,我们积极协调能源、自然资源等部门,推广‘西湾经验’,督促开展全市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治理。协调水利、生态环境部门,在西湾煤矿建立生态修复示范基地,组织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引导企业自觉守法经营,落实绿色发展观。2件生态环境检察案件被最高检、省院评为典型案例。”神木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延伟介绍道。 

  为了进一步强化检察协同、执法协同、社会协同,打好荒漠化防治“组合拳”,该院主动与内蒙古伊金霍洛旗检察院沟通,签订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协作机制,协同办理了陕蒙交界处非法占用防护林地倾倒煤矸石案。全面落实“河湖长+检察长+警长”协作机制,指派19名检察干警担任河湖检察长,常态化开展巡河活动。构建“双进+监督+预防”延伸模式,在生态环境案件高发易发的工矿镇、园区设立12309检察服务站,依托“五式联动”工作方法,协同推进生态侵害整改、企业违法犯罪预防,为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作出神木检察贡献。 

  打造专业团队 

  护“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宁强县北依秦岭,南枕巴山,是长江最大支流汉江的发源地,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和水源涵养生态建设区。宁强县人民检察院立足区位特色,打造“汉江源”生态环境检察专业化办案团队,守护“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为了更好的一体履职,提升监督质效,该院在检察业务应用系统建立“汉江源”生态环境检察专业化办案团队模块。依托与宁强县法院、县公安局签订的《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案件办理协作的意见》,将办案“关口”前移,检察官提前介入公安机关案件侦办,同步开展公益诉讼调查取证、鉴定、评估工作,确保案件及时依法裁判。针对县域内秦岭重点保护区14座尾矿库,实行项目化管理,专人逐案跟进,落实一库一监督台账,通过诉前检察建议促整改。经全省三级检察院上下联动,持续跟进,推动相关部门对尾矿库采取“一库一策”措施,促使行政机关共投入1.655亿元进行尾矿库综合整治,水源涵养地的“生态炸弹”被全面排除。 

  宁强县人民检察院以素能建设提升履职能力,围绕生态环境综合性司法保护,与行政机关同堂业务培训,邀请技术专家进行无人机操作、快检设备运用等技术培训。落实与四川省旺苍县、青川县、甘肃省文县检察院签订的米仓山腹地生态资源保护、大熊猫国家公园跨区域保护等协作机制。办案团队与旺苍县检察院联合办理的固体废物堆放污染旺苍县饮用水源安全隐患案,两院共同调查取证、共同组织专家评估验收、共同组织陕西、四川两省三级检察院参与案件整改公开听证,通过联合办案,提升团队协同履职能力。 

  “在办理整治县城排污管道泄漏污染汉江湿地行政公益诉讼案件中,通过与专业保护机构协作、特邀检察官助理参与检察听证、参加案件讨论等,督促行政机关投入1500余万元对排污管网升级改造,共同守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供给地生态环境。”宁强县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王化军在交流发言中说道。 

  策划制作:陕西省人民检察院新闻宣传处 

  素材来源:陕西省人民检察院生态环境检察部 

  文字:王雨菲 编辑:郑敏娜 


移动端

手机访问

0

高效  精准  服务

专业法律问题咨询

在线咨询

本地律师,一对一在线咨询

最新资讯

学知识

咨询律师

在线免费咨询律师

推荐律师

推荐全国专业律师

登录 注册
关于我们     vip注册指南     注册协议    

西部普法网

西部普法网

服务热线

17309156966

欢迎光临西法网

微信号

移动端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陕西睿诚法务 陕ICP备2023000076号   公网安备61019002002326